![]() 一种新型导风转页及其风扇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导风转页及其风扇,导风转页呈旋转方式设置于风扇的出风口处,导风转页上设有多条呈间隔设置的栅格骨,导风转页上设有以其旋转中心为圆心的圆形导风隔板,导风隔板将导风转页的出风区域分隔为至少两个呈同轴设置的导风区域,位于最内部的导风区域上的栅格骨导风角小于其余导风区域上的栅格骨导风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置于风扇出风口处的新型导风转页,以导风转页正中心为轴,向外副射形成多个环形导风区域,在每个环形导风区域内设置导风栅格骨,单个环形导风区域内栅格骨导风角一致或递增渐变,但至少有两个或以上环形导风区域内的栅格骨导风角不同,使中心轴方向相对较远处仍然体感到风,有效提升产品的使用体感。 公开号:CN214330993U 申请号:CN202120234230.XU 申请日:2021-01-26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赖伴来;彭琦;庞亚鹏 申请人:Shenzhen Lianchua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IPC主号:F04D29-56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导风转页及其风扇。 [n0002] 空气调节设备是一种调节空气温湿度和空气洁净度的生活类环境电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空气调节设备已成为了家庭的必备电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和使用。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口都装有导风装置,如水蒸发式空气调节风扇(下称空调扇)、转页扇、空调等等。 [n0003] 导风装置包括手动调节和电控自动调节两种。一般都是以下两种导风方式实现:一是横叶片上下摆动配竖叶片左右摆动导风,二是圆形导风转页360度旋转连续导风,两种方式都是使风吹向的面积更广,已得到广泛应用。 [n0004] 传统的圆形导风转页上设置有若干栅格骨,为了使风向圆形框外扩散,每条栅格骨都带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有的采用倾斜角度相同,有的采用倾斜角度递增渐变变化,不管哪种角度,风都是朝一个方向吹出,致使导风转页在旋转的时候,导风转页中心轴方向的风被引导偏离,使得中心轴方向相对较远处没有风或风量减小。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风扇中的圆形导风转页存在中心轴方向相对较远处风量小或没有风的问题,提升风扇的整体使用体感,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导风转页及其风扇,相对传统导风转页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n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n0007]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导风转页,其呈旋转方式设置于风扇的出风口处,所述导风转页上设有多条呈间隔设置的栅格骨,所述导风转页上设有以其旋转中心为圆心的圆形导风隔板,所述导风隔板将所述导风转页的出风区域分隔为至少两个呈同轴设置的导风区域,位于最内部的所述导风区域上的栅格骨导风角小于其余所述导风区域上的栅格骨导风角。 [n0008] 优选地,所述导风转页上设有两个呈同心设置的所述导风隔板,两所述导风隔板将所述导风转页上的导风区域分隔为内环区域、中环区域和外环区域,所述内环区域中的栅格骨导风角小于所述的中环区域和外环区域的栅格骨导风角。 [n0009] 所述中环区域内的栅格骨导风角与所述外环区域内的栅格骨导风角相等。 [n0010]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环区域的栅格骨导风角为6~10°,所述中环区域和外环区域中的栅格骨导风角为12~18°。 [n0011] 所述内环区域的栅格骨导风角为8°,所述中环区域和外环区域中的栅格骨导风角为15°。 [n0012]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风扇,其出风口处设有导风转页和驱动所述导风转页旋转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转页为上述的导风转页。 [n0013] 所述导风转页的内侧还固定一聚风格。 [n0014] 所述风扇为空调扇。 [n0015]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n001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置于风扇出风口处的新型导风转页,以导风转页正中心为轴,通过导风隔板分隔出风区域,形成向外副射的多个环形导风区域,在每个环形导风区域内设置导风栅格骨,单个环形导风区域内栅格骨导风角一致或递增渐变,但至少有两个或以上环形导风区域内的栅格骨导风角不相同,使得风叶产生的风经导风转页后呈不同角度送出,无论导风转页旋转到哪个方向,外环区域使风向着导风转页框外扩散,内环区域使风保持在导风转页中心轴区域,使中心轴方向相对较远处仍然体感到风的存在,有效提升产品的使用体感。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简单、生产工艺简单、相对传统导风转页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升了产品的使用体验。 [n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扇轴测示意图; [n0019] 图2是空调扇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n0020] 图3是图2中的导风转页轴测示意图; [n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风转页正视图; [n0022]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图4中X-X截面剖视图。 [n0023] 图中标识如下: [n0024] 1-导风转页,11-栅格骨,12-导风隔板,13-导风区域,13a-内环区域, 13b-中环区域,13c-外环区域;2-聚风格;3-外壳; [n0025] 4-进风网;5-水蒸发载体;6-主电机;7-风叶;8-水箱;9-传动机构。 [n0026]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7]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导风转页,其呈旋转方式设置于风扇的出风口处,导风转页1上设有多条呈间隔设置的栅格骨11,导风转页1上设有以其旋转中心为圆心的圆形导风隔板12,如图3、图4 所示,导风隔板12将导风转页1的出风区域分隔为至少两个呈同轴设置的导风区域13,位于最内部的导风区域13上的栅格骨导风角小于其余导风区域13上的栅格骨导风角。可以根据出风口处导风转页的大小设置导风区域 13的数量,这里的栅格导风角如图5所示的角度α和β。本实用新型优选在导风转页1上设有两个呈同心设置的导风隔板12,两导风隔板12将导风转页1上的出风区域分隔为内环区域13a、中环区域13b和外环区域13c,内环区域13a中的栅格骨导风角小于中环区域13b和外环区域13c的栅格骨导风角。每个环形区域内的栅格骨导风角也可以保持一致或者呈递增渐变。 [n0028] 其中,中环区域13b内的栅格骨导风角与外环区域13c内的栅格骨导风角相等,均为图5中的β角,而内环区域13a中的栅格骨导风角为α。 [n0029] 优选的,内环区域13a的栅格骨导风角为6~10°,中环区域13b和外环区域13c中的栅格骨导风角为12~18°。 [n0030] 为了使导风转页的体验效果达到最佳,实用新型人对各环形导风区域内的栅格骨导风角做了大量的模拟样机,针对不同的导风角进行人感对比体验。得出导风转页内环区域的栅格骨导风角采用统一的导风角α=8゜,中环区域和外环区域中的栅格骨导风角相同,采用统一导风角β=15゜的体验效果最好,如图2所示。 [n003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导风转页设置于图中的空调扇出口处,空调扇包括机身外壳3、进风网4、水蒸发载体5、主电机6、风叶7、水箱8、聚风格2和传动机构9等部件特征。机身外壳3后侧设置进风口,在进风口处安装有进风网4,进风网4内侧安装有水蒸发载体5。机身外壳3正前面上方设置出风口,在出风口内侧安装有聚风格2,聚风格2同轴向内设置有主电机6,主电机6转轴上安装风叶7,这里的聚风格2 采用现有结构。机身外壳3内侧设置传动机构9,传动机构9与设置在导风转页边缘处的圆弧齿条形成齿轮齿条传动连接,在机身外壳3的下端设置水箱8,以上组成空调扇主机。 [n0032] 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简单、生产工艺简单、相对传统导风转页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升了产品的使用体验。外环区域使风向着导风转页框外扩散,内环区域使风保持在导风转页中心轴区域,使中心轴方向相对较远处仍然体感到风的存在,有效提升产品的使用体感。 [n0033]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一种新型导风转页,其呈旋转方式设置于风扇的出风口处,所述导风转页(1)上设有多条呈间隔设置的栅格骨(1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转页(1)上设有以其旋转中心为圆心的圆形导风隔板(12),所述导风隔板(12)将所述导风转页(1)的出风区域分隔为至少两个呈同轴设置的导风区域(13),位于最内部的所述导风区域(13)上的栅格骨导风角小于其余所述导风区域(13)上的栅格骨导风角。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导风转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转页(1)上设有两个呈同心设置的所述导风隔板(12),两所述导风隔板(12)将所述导风转页(1)上的导风区域分隔为内环区域(13a)、中环区域(13b)和外环区域(13c),所述内环区域(13a)中的栅格骨导风角小于所述的中环区域(13b)和外环区域(13c)的栅格骨导风角。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导风转页,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环区域(13b)内的栅格骨导风角与所述外环区域(13c)内的栅格骨导风角相等。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导风转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区域(13a)的栅格骨导风角为6~10°,所述中环区域(13b)和外环区域(13c)中的栅格骨导风角为12~18°。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导风转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区域(13a)的栅格骨导风角为8°,所述中环区域(13b)和外环区域(13c)中的栅格骨导风角为15°。 [0006] 6.一种风扇,其出风口处设有导风转页和驱动所述导风转页旋转的传动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转页(1)为所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导风转页(1)。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转页(1)的内侧还固定一聚风格(2)。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为空调扇。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0993U|2021-10-01|一种新型导风转页及其风扇 CN205481636U|2016-08-17|空调挡风调节装置 CN210832473U|2020-06-23|一种用于空调扇出风口的导风装置 CN204786993U|2015-11-18|一种自动旋转加湿器 CN207688322U|2018-08-03|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空调扇 CN203240723U|2013-10-16|一种空调通风口叶片开关结构 CN207864278U|2018-09-14|一种带有加湿装置的无叶风扇 CN110398006A|2019-11-01|一种空调扇风道转动结构及其空调扇 CN206626671U|2017-11-10|智能超薄型空调机 CN110107519A|2019-08-09|一种桌面小风扇结构 CN210663284U|2020-06-02|空调导风结构 CN214791846U|2021-11-19|一种可实现多种送风模式的导风板结构 CN209639222U|2019-11-15|一种导风栅转动的空调扇 CN203323244U|2013-12-04|一种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CN210484189U|2020-05-08|一种风扇 CN212618721U|2021-02-26|扫风机构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08186768U|2018-12-04|一种通风口装置 CN210463240U|2020-05-05|空调器 CN209060459U|2019-07-05|健身器风水双阻力系统 CN208153424U|2018-11-27|一种小型引风机 CN209558507U|2019-10-29|出风框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07279927U|2018-04-27|一种吸顶式空调室内机的辅助出风机构 CN212928264U|2021-04-09|一种风道可变的冷暖循环扇 CN208203613U|2018-12-07|一种可调节风向的通风装置 CN206988138U|2018-02-09|一种自动制冷风扇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234230.XU|CN214330993U|2021-01-26|2021-01-26|一种新型导风转页及其风扇|CN202120234230.XU| CN214330993U|2021-01-26|2021-01-26|一种新型导风转页及其风扇|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